法官的演講稿
各位領導、朋友們:大家好!
能有機會站在這里,述說一段職業的情懷和感悟,是幸運,也是挑戰??邕M法院的隊伍,我的人生就開始了令我向往以久的歷程,這是何等驕傲與自豪,同時我也感到身上的那份沉甸甸的責任。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他們是我學習的榜樣”。
一提到法官,大家都會很自然地想到坐在高高的法椅上,身著法袍、手執法槌,代表國家裁判著社會上是是非非的法律衛士!他們都令人產生無限的崇敬感!
但在靈寶法院也有這樣一個法官群體,他們遠離城市的繁華和家庭的溫馨,把青春和智慧默默地奉獻給基層;他們洗盡鉛華,深入田間地頭審判調解;他們與群眾零距離接觸,認真聆聽他們的訴求,用心體會他們的感受,以百分之百的努力幫助群眾解決困難,讓司法更貼近民生,也讓司法更加充滿人間的溫情,他們將智慧和良知凝成公正的砝碼,默默地向世人演繹著作為一名法官的光榮,他們——就是身處派出法庭的一線辦案法官們!
偉大哲人康德曾說過,這世上只有兩樣東西能引起人們內心深深的震動。一是我們頭頂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準則。法官的道德準則就是公正司法,執法為民。20xx年大學畢業后,我成了一名法院干警,隨后,我有幸成為一名派出法庭的干警,正是在這里我領會了執法為民的深切涵義。那天,天下著大雨,一位老農冒雨來到法庭后,卻又只在門外張望,遲遲不肯進來。這一幕恰好被法庭庭長看到,庭長走上前,準備先將老人迎進辦公室,老人卻連連擺手,說道“我鞋子臟,就不進去了”,庭長笑著說“大叔,法庭建在這兒是讓這里的百姓心里亮堂干凈的,可不是讓地板干凈的,有話咱進屋再說!”樸實的話語令老農的心放了下來,連連夸贊道“行,行,你們真是我們這里的好法官!”
巡回審理,就地辦案,正是他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將“化民憂、解民難”落到了實處??紤]到山區交通不便,當事人來打官司較為不易,不論在法庭還是在巡回審判點開庭,他們均自發取消自己的午休時間,將下午案件的開庭時間由2點調整為1點,使當事人在案件解決后還能趕回家,盡量讓農民群眾不摸黑。而且只要雙方當事人都到場,什么時候到,就什么時候安排開庭,盡最大可能讓當事人少跑一趟路,少等一分鐘,最大地方便當事人。當地百姓經??涞馈罢媸蔷囬_到哪兒,案子就審到哪兒,法律就宣傳到哪兒,有他們在,咱老百姓放心!”
身在派出法庭工作,遇到的難纏案、煩心事不少。一些來打官司的群眾缺乏法律常識,一旦進入嚴格的法律程序很難適應,心急怨慢,動不動就發牢騷,對法院和法官產生一定的`情緒。此時,是他們用耐心和愛心化解了當事人心中的那份凝重與焦慮。他們總是說“農民是最怕打官司的,不到萬不得已時,誰都不愿到法庭來,但農民又是最相信法律的,基層法庭就是咱農民朋友傾訴心聲和訴苦的地方!”正是他們用著這一理念,將司法的陽光灑向群山環抱中的千家萬戶。由于派出法庭管轄的鄉鎮多處于山區,每逢大雨過后,經常會出現道路被沖不能通車的情況,此時,送達法律文書成了一道難題。又是他們,不叫苦不叫累,克服重重困難,及時地把法律文書送達給每位當事人。他們以實際行動詮釋著一名基層法官為民服務,無私奉獻的的真正涵義。
田間的阡陌有他們的身影,山區的風塵擋不住他們前進的腳步,沿著法官之路一路走來,他們清貧著、孤獨著、忙碌著、疲憊著、感動著,同時也收獲著!他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履行著人民法官的光榮職責,用自己真誠的付出,換取著化解矛盾的欣慰,消除糾紛的釋然,贏得了一方的和諧與安寧。
“執法擔道義,躬身作公仆”是他們的錚錚誓言,他們用著“平凡”的方式演繹著不平凡的人生,用實際行動履行著一名基層人民法官的神圣職責!他們是我學習的榜樣,時刻指引著我前進的方向!
法官比賽的演講稿
尊敬的領導、同志們:
上大學的時候,當我翻開美國著名學者德沃金的名著《法律帝國》這本書,讀到這位大師對法官形象描述的點睛之筆,“在法律鑄造的帝國里,法院是法律帝國的首都,而法官則是帝國的王侯?!?,我為此精辟之辭贊嘆不已,同時也對崇高而威嚴的法官職業油然產生了幾多神圣,幾多向往。
當我成為一名法學的卑微朝圣者,我決心終生用自己的辛勤跋涉,去感受法的脈動與心率,去探尋法的精神與真諦。 當我們身著黑色的袍服在審判席上耐心聽訟的時候,我懂得了黑色的服飾是法官內在精神的表現,這正如一位哲人說的:“蜜蜂只在黑暗中工作,思想只在緘默中孕育,美德也只在幽居中產生?!?。 作為一名法官,我們清醒地知道,司法的主角是法官 ,司法公正的關鍵是法官,而法官客觀公正的品格則是影響司法公正的重要因素?!度嗣穹ü俾殬I道德基本準則》的要求,體現了對法官中立 、客觀、公正品格的'追求,中立的裁判地位決定了法官不能是一個社會活動家。人民法院公正與效率的目標要求法官必須嚴格自律,做一個深居簡出的“孤獨寂寞人”。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曾經說過一句話:法官是一個由特殊材料制成的人所從事的職業。 在九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人大代表呼吁:法官不是大眾化的職業,而應當是社會的精英。 說到這里,我的眼前仿佛走來了一批批優秀的法官代表,你看你看,我們***法官走來了,他退休不退志,立下走百村,訪百民,作百場法律報告的目標,以一個老法官的法律實踐實現對法律的最好注釋。你看,全國優秀法官,臨汾市北郊法庭庭長景云峰走來了,他以辦鐵案聲名遠揚,在一次執行任務中,被被告用稀硫酸潑在了身上,燒傷面積達32%,右眼球被摘除,就在出院的第三天,就要求領導安排工作,所辦近千件案子,從未出錯一次,他出色的業績贏得了各界的高度評價。還有,迎難而上下苦功,勤奮好學斷鐵案的開封縣法院的齊愛香走來了,談泊名利,奉獻審判事業的新安縣法院審判員王圣木走來了,等等等等,這一批批法官群體,用他們的辛勤努力為我們樹立了榜樣,用他們的司法實踐向人們昭示了什么是由特殊材料制成的人,什么是社會的精英。
我們的審判權來源于國家和人民,作為社會各種矛盾紛爭的終局裁判者,在以法官的形 象出現時,我們已遠遠超越了小我之上,法官只能成為正義的化身,公正的天使,社會的良心。 忠于職守,秉公執法,弘揚正氣,是法官神圣的職責。 懲惡揚善,除暴安良,為民解難,是法官義不容辭的義務。 法官的胸間應當充滿正氣,法官的眼睛應當蔑視特權,法官的肩膀應當扶持弱小,法官的兩袖應當一片清風。 法官的上帝只有一個,那就是神圣的法律。 法官的良心只服從一條,那就是公正與正義。 做法官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運用人民賦予的權利,全心全意服務于人民。 作為一名法官,我深知世事繁雜,滄海桑田,但我將以法律作為終生信仰,視法律為神圣母親,奉于靈魂深處時時敬仰,以正確領會、解釋、執行法律為最高目標。探求公正與正義這一法律精髓。 既然選擇了遠方,就只能風雨兼程。這就是一個法官的追求。
法官演講稿-讓生命和使命同行
法官演講稿_讓生命和使命同行
有一個問題我們始終在思索,那就是生命的意義是什麼?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回答。
記得30多年前,黨的好干部焦裕祿走進蘭考一位老農家時,曾經說過一句讓后人廣為傳頌的話:我是您的兒子。
短短一句話,躍然而出的是對人民群眾的無限深情,更是一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摯誠的心。
法官,共和國的衛士,一個神圣而莊嚴的職業,曾使多少有志青年為之熱血沸騰、慷慨激昂。從穿上制服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我們與責任、與奉獻、與犧牲結下了不解之緣,在法官光輝形象的背后,更多的是忠實于人民的利益,默默奉獻。而作為一名新世紀政法干警,我也時刻在心里提醒自己:要執法為民、公正執法,積極響應時代的召喚,去追求,去探索,去創造,去奉獻,去完成時代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做一個新時期的優秀政法干警。
歲月的長河悠悠流淌,榜樣的精神代代相傳,一位又一位我們的優秀干警,以自己對政法事業的赤誠奉獻,在老百姓的心中鑄就了一座又一座不朽的豐碑。
遠的不說,就來說說我身邊的例子吧。
執行干警陳mou 平時工作認真負責,同事都知道他身上帶的錢從不超過三百元,但每每碰到當事人家庭困難時,他總是毫不猶豫地慷慨解囊。從1997年部隊轉業到現在,他捐助困難群眾達五千余元,也許在大家看來這只是個小數目,但陳法官的家境并不富裕,一家三口到還住60平方米的老房子。在對待群眾的問題上,陳浩江設身處地,將心比心,把幫助老百姓,尤其是為弱勢群體排憂解難,看作是做人的良知,這是共產黨員的黨性,是法官的使命。
法官張mou 在執行一起贍養的案件中依判決書所載給老太太新建了衛廚齊備的住所,住了一段時間老太太覺得不夠寬敞,要求入住養老院,在已經執畢的情況下,張法官積極地與村委會及被執行人協調。不久,老太太又提出增加生活費,于是,張法官又開始忙碌。有人笑說,老太太告了一件官司下半生就把你當兒子了。對此,張法官是這樣解釋的:對子女而言贍養老人是義務也是使命,而承辦人的責任就是維護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沒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也沒有可圈可點的豪言壯語,張勇用自己無私的言行,默默地詮釋著“法官”這一神圣的字眼。
法警隊長李mou帶病堅持帶領隊員“冬練三九、夏練三伏”,警隊榮耀的背后是他八年如一日無悔的付出。其實,像他這樣長年耕耘在我們法院的政法干警還有很多,很多。在這里,我向新世紀最可愛的.人致以最崇高的敬禮(敬禮)。
“物必自腐,而后蟲生”。理想的淡化、信念的動搖、思想的迷失、道德的墮落,讓一個個原先的英雄滑入了犯罪的深淵。這樣的故事,我們聽得已經不少,教訓更是十分深刻。因此,如何使用好手中的權力,對于我們政法干警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皺酁槊袼?、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法官不只是一種職業,更重要的是代表了一種身份、一種使命。
“大浪淘沙,警鐘長鳴,不忘宗旨,永葆本色”是新時期黨的好干部鄭培民同志的十六字座右銘,也應當是我們所有政法干警經常審視自己、鞭策自己、提高自己的寶貴箴言。讓我們高舉時代大旗,努力實踐“三個代表”,做一名真正執法為民、公正執法的新時期政法干警。
法官共創和諧演講稿
各位領導、各位前輩:
大家好!我叫xx,是xx區人民法院的一名新兵。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天下無訟——共創和諧的呼喚”。
一本書擺在我的面前,書名叫《鄉土中國》,一個提法令我感到困惑:“無訟”——沒有官司,社會如何存在、人際如何協調、人群如何共處、秩序如何維系?“無訟”——沒有官司,法律豈不多余、法官豈不失業、法律工作者豈不“光榮下崗”?然而,當我認真學習全國模范法官陳燕萍的先進事跡、結合xx法院的實際,仔細琢磨《鄉土中國》的時候,我為自己的無術和幼稚而汗顏。陳燕萍用自己的司法實踐詮釋了“天下無訟”的時代真蒂,我們法院的法官們也以務實創新的精神,解析了“天下無訟”的時代內涵,“人民法官為人民”,我為“天下無訟”目標的提出而深受鼓舞,中國司法工作者的追求將翻開新的一頁。
陳燕萍法官有一句名言:“我希望天下無訟”。陳燕萍的愿望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中國從漫長的封建社會一路走來,鄉土濃郁、鄉音繚繞、鄉情濃濃,構成了中國特色的鄉村仲裁理事的歷史長卷:重禮治、好規矩、輕折獄、斥訴訟,鄉規民約主宰一切,族長鄉紳衡量是非,上衙門打官司則被視為大逆不道,這就是維系了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的禮治秩序,客觀上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鄉村無訟”、“集鎮無訟”乃至“天下無訟”。很顯然,這種“天下無訟”與我們的法治社會所需要的司法格局大相徑庭,這種“天下無訟”與全國模范法官陳燕萍的期望格格不入。然而,我們是歷史唯物主義者,《鄉土中國》啟迪我們,鄉土社會在維系她禮治秩序的同時,注重修身,注重克己,注重每個人都能自動的守規矩。為達到這一點,十分重視教化,重視調解,這卻又是我們的.法治社會所需要的,是陳燕萍法官所推崇的。
《鄉土中國》指出,“在鄉村里所謂調解,其實是一種教育過程”,陳燕萍法官希望的,正是通過調解和教化,使人人自覺地遵紀守法而實現“天下無訟”,它既是愿望,也是為之奮斗的目標。正因為如此,她才會說出“各類案件我都爭取調解,調解成功了就是雙贏?!边@樣的至理名言;才會千百次地“用微笑拉近當事人的距離,用傾聽走進當事人心里”;才會鍥而不舍地用真情呼喚當事人的理智,用溫暖化解他們的矛盾,用愛心使當事人對生活充滿希望。真情化春水、滋潤萬人心,無數個日日夜夜,那感人至深的一幕幕始終閃現在我的眼前:把當事人的孩子當作親生女兒來養,天南地北給她治病做手術,而自己的“寶寶”上幼兒園卻不能接送;始終微笑地聽著當事人絮絮叨叨地“有話慢慢說”,而顧不上年邁的父親在病床上翹首盼望;為狀告兒子不孝的老人買飯、買車票、塞200元錢,而自己節衣縮食舍不得亂花一分錢……“面對孤苦的少女,她是慈祥的母親”、“面對委屈的老人,她是孝順的女兒”、“面對煩惱的當事人,她是真誠的姐妹”—中華美德系于一身,大愛情懷感天動地。有這樣的好法官,何愁“天下訴訟起”,何愁“花好月不圓”?
我感到慶幸的是,在我工作的**法院,同樣也有不少人讀懂了《鄉土中國》,成為激勵我努力司法實踐,做好本職工作的前進動力。從全國模范法官吳慶歡所審理的案件70%以上通過調解達到“案結事了人和諧”,到立案庭創新立案調解新模式,重視“訴前調解”;從訴訟調解中的“三三制調解”到民事案件明顯達到“兩減少一節約”,實現信訪案件的“零信訪”……我欣喜地看到,全國模范法官陳燕萍的希望在這里綻開了花蕾,“天下無訟”的美好愿望在這里升騰起祥云,“人民法官為人民”主題實踐活動在這里冒出了新綠……,我為法苑的生活而自豪,為偉大的時代而高歌。
各位領導、各位前輩:魯迅先生說:“孔夫子曾經計劃過出色的治國的方法,但那都是為了治民眾者,即為權勢去設想的方法,為民眾本身的,卻一點也沒有?!比绻f,鄉土社會中的“無訟”,為的是維系以族規鄉紳為軸心的禮治秩序,那么,我們今天所希望的“天下無訟”,毫無疑問,惠及的是天下百姓,促進的是社會和諧。從“鄉土中國”到“和諧中國”,讓我們共同為“天下無訟”而努力吧,我們的腳下是五千年中華沃土,我們的前面是蓬蓬勃勃的春、金光燦燦的秋!
謝謝大家!